农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3年)

信息员:张红梅发布时间:2024-06-13浏览次数:65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目标与标准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已列入《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2022 年)》。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国家和福建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和高水平的专业素质,培养能够引领与胜任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与职业资质有效衔接的懂技术、能经营、会管理、具有三农情怀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通过培养,本专业学位毕业生应能掌握相关专业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农业技术研究、农产品应用开发、农产品质量控  制、成果推广、农村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及规律的某个或几个方面有所建树,适应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  展的需求。

(二)基本条件

        本申请点具有深厚的农业学科底蕴,1984 年作物学、植物保护等学科获批学术学位博士点,是全国农业领域最早设立博士点的单位之一,现有作物学、植物保护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生物学、生态学、食品科学与工程9 个相关学术学位博士点,其中的4 个学科以及依托的农业专业硕士进入学科排名前10-20% 。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两个学科进入ESI 1‰。具体内容如下:

1. 培养方向

        农业硕士一共分为8个领域,分别为农艺与种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畜牧、渔业发展、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农业管理以及农村发展。

2. 师资队伍

        农业硕士共有校内师资461人,其中45岁以下303人,高级职称326人(正高140人),博士学位412人,研究生导师383人(博导114人),有行业经历教师人数407人,校外师资272人。

        创新了海峡联合研究院人才高地模式,涌现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年人才,教师中有中科院院士、万人领军、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等国家级人才55 人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团队各2 支、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各1 支。作物与植保2 个基地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涌现出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先进典型。

3. 教学科研支撑

        制定专业宽口径与研究领域深基础相结合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形成开放灵活的选课机制和优胜劣汰的开课竞争机制,通过课程改革试点,推进研究生校级、省级示范课程建设。

        建有省级+校级+院级的联合培养基地体系,支撑研究生社会实践。实践训练内容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以及专业论文写作的实践训练。对接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增加产教融合类课程,开设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公共课。

为了更好地服务研究生培养,学校搭建了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将学校教学科研仪器存量资产有效转化为设备资源,把教学、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需求相结合,便利、快捷、高效地全方位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建立全校范围的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

        围绕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种业创新等国家战略需求,在农业领域原创性科技创新成果上取得重大突破,发表CNS 国际顶刊论文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22 位、全国双非高校第2 位。牵头制定乌龙茶、白茶国际标准,主持的成果中国特色兰科植物保育与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甘蔗、黄/红麻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育成的甘蔗品种新台糖22 号曾连续十余年应用面积达全国甘蔗种植70%以上,至今占30%左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拥有国家甘蔗(糖料)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和7 名岗位专家。拥有甘蔗和菌草2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 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30 多个国家和部级科研平台。

        二十大代表林占带领科技特派员师生团队将菌草和食用菌技术传播到31506个县及106个国家,成为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的楷模,获中非国家感恩勋章、中宣部时代楷模集体等各类荣誉超百项。全国人大代表廖红教授与研究生一道建成面积超万亩的生态茶园示范点,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学位点牵头发起一带一路茶产业科教联盟,获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建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成福建漳州甘蔗、福州马铃薯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 个,共建校企协同实践教学基地247 个。

4. 管理服务

        强化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组织建设,逐步形成了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服务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学校设有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等工作机构。学院相应成立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工作机构。

         学校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完善的管理制度,编辑成册(《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包括学校章程、学生管理规定、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奖学金管理办法、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管理办法、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学校助学金管理办法、学生档案管理规定、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及科技创新活动奖励办法等,《手册》于每年新生入学时发放。

        各个领域点配有研究生管理人员,包括副书记、分管副院长、辅导员、教学秘书等,管理研究生教育日常工作。学位点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积极响应和配合学校开展安全大检查大整治工作,构建院党委书记、院长--实验室、教学基地、各科室负责人--各区域安全员联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各级责任人职责。严格执行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申购、保管和有毒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管理规定流程。2023年,学院党委书记、分管副院长多次深入到各教学、科研实验室开展安全检查,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

       为了帮扶家庭贫困研究生和激励研究生刻苦学习,学校或者二级学院设置国家奖学金,陈徽凤奖学金,严家显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资助基金等。

(三)人才培养

        深挖科技特派员制度育人价值,凝练成近1000个教学案例进课堂和教材,完成的 深耕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三融合三链条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成果获2022 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人才培养国际化程度高,每年招收外国留学研究生30-50名,获批成立中外合作非独立法人办学机构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获批2 项教育部和国台办对台教育交流项目,首次招收台生,已培养台湾省园艺技术专业学历生429 名。近5 年共培养了1468 名农业硕士,就业率100%,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5% 。具体内容如下:

1. 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方案中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在线课程。2023年以报告会、学术论坛、讲座、课堂等形式进行71场的面向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引导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立志爱国奋斗,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师德师风建设

        学位点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严格落实教师成长发展各环节的思想政治培养考察。

        严格师德师风关口把控,在职称评审、人才推荐、评优评先、年度考核、干部选任等方面做好前置考察,严把政治关和师德关,把好学科教师的入口关、考核关、监督关、惩处关。严格执行福建农林大学关于师德师风的相关准则与规定,在师德师风考评上实行一票否决制,明确师德师风要求和规范,划清红线、亮明底线、筑牢底线。

        实施导师与学生每月一次的谈心谈话和集中指导,每周一次的一对一指导,确保师生联系不断线。

3. 招生选拔

        顺利完成2023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共招收硕士生797人;完成了2023年硕导招生资格认定和遴选工作。

4. 课程教学

        配齐配强研究生课程的任课教师,同时考虑梯队建设,授课多采用小班制,方式多采用讨论式和引导式。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担任客座教授、企业精英兼任研究生校外导师,推进课程教学国际化、应用化。

5. 导师管理

        制定导师岗位聘任办法,强化导师的政治标准和岗位管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导师立德树人第一责任人职责。实行校内理论指导校外实践指导的双导师联合培养机制,聘请国内外知名大学教授、科研院所、农业推广部门、政府专家、企业精英等担任校外导师,开设讲座,参与课程教学、协助指导研究生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既加强了导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又增强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选拔双师型导师,进驻行业一线,强化产教融合,与企业骨干组成导师组,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培育导师与学生的行业情怀与责任担当。

        导师实行常态化分类培训,对首次上岗的导师实行全面培训,对连续上岗的导师实行定期培训。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本年度共举办了24场导师培训会。平时在导师群进行学科分类提醒,研究生防诈骗提醒,研究生心理问题提醒。

6. 学术训练或实习实践

        为激发研究生科学研究热情、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学位点举办了如菁禾杯-科研之星大北农-科研创新大赛等学术竞赛以及多种形式的报告会、学术论坛,旨在激发研究生科学研究热情、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质,搭建研究生与老师交流科研、学术的平台,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为推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作贡献。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均有参加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其实际工作能力。各领域的专业实践为期 6-12个月,为必修环节,共5-6学分。学位点拥有270多个长效稳定的实践基地,其中170多个已签订了正式协议,2023608人次参加专业实践和考核。

        长期秉承校企联合和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实施校企导师联合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建89 个产学研基地,与地方政府共建11 个地方产业研究院和8 个乡村振兴研究院,依托福建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的48个科技小院覆盖全省农业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强化农业硕士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超大现代农业集团等龙头企业精准对接,培养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构建以安溪茶学院为代表的政校企协同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依托全产业链设置本--博完整的茶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社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无缝对接。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系列代表性成果,如20234月本学位点学生获得教育部等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一项。20235月,共有13家科技小院研究生参加了第三节科技周活动,两名学生分别获得“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主题征文比赛一等奖和三等奖。2023年获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一项、铜奖银奖一项。媒介病毒研究中心吴建国课题组博士研究生魏莹荣获第十五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博士生陈鑫在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23学术年会上获评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优秀墙报一等奖。202311月,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福建赛区中,柚香柚甜团队获福建赛区一等奖。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第三届渔菁英挑战赛团体二等奖2项、一等奖1项,全国高校智慧渔业设计大赛特等奖1项。

(四)质量监控

1. 建立校院两级教学质量保障模式,制定教学环节质量评价标准

        构建校院两级教学质量保障管理模式,明确各自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中的职责,执行日常与定期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健全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实行教学质量全过程的规范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根据学校相关制度,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教师任课资格及条件认定、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课程教学计划等各教学环节中,提出了明确的质量要求,制定较合理的质量评价标准。

2. 分流淘汰

        严格开题论证及中期考核过程,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第三学期开展开题论证和中期考核工作。经预开题和正式开题环节,广泛征求同行专家的意见,博采众长,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选题水平。严格把好论文开题质量关,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中期考核工作对研究生的全面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做出综合评价,不合格者进行分流淘汰。2023年,组织完成了2022级硕士研究生的开题论证等工作

3. 学位论文

        严格执行学位论文答辩程序,答辩资格经学院初审、研究生院复审,审核通过方可进行学位论文检测、送审。硕士论文均为盲审,评审合格者进入答辩环节,答辩委员会委员听取导师及评阅人的综合评语,评议学位论文水平及答辩情况。对是否同意毕业、是否同意授予学位进行表决,并形成学位论文答辩决议。2023年,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多场,硕士毕业授予硕士学位1068

4. 学风教育

        以课程、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多场学风教育活动,鼓励研究生们遵守科学道德、追求学术卓越、崇尚良好学风。2023年,组织了辅导员面对面集中教育、研究生学籍管理暨学术诚信教育与学风建设工作专题会议、邀请专家教授开展学术道德教育座谈会等活动,强调了对学术不端零容忍的态度,告诫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坚决抵制和预防学术不端的行为,坚守科研人底线,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二、工作特色与成效

1. 农业硕士2023版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顺利完成

        培养方案坚持育人为本、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围绕本学科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发展。2023版的农业硕士培养方案增加了心理健康、思政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内容,优化了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并对授课人员梯队进行了梳理完善

2. 扎实推进研究生教学改革

        2023年,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点加大投入力度,注重实效,扎实推进研究生教学改革。2023年,获得学校资助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项(《园艺产品生理及品质学》课程思政示范)。2023年陈新华、黄毅军、张伟妮、母尹楠、黄贝、石源、邵建春、邵光明、覃盼《海洋强省背景下水产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获批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重大项目(研究生教育类)立项。

3. 多措并举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

        2023年度通过提升实践基地质量、组织多场专业实践活动等方式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2023年新增南安荔枝科技小院、尤溪柑橘科技小院及蕉城花椰菜科技小院等科技小院。本年度现有实践基地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如依托农业管理领域与福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合作申报的福建农林大学数字茶业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获得2023年度福建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龙岩永定芋科技小院建瓯稻渔科技小院入选2023年度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名单。上杭萝卜科技小院开展科技深入乡土系列科技培训活动2023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农技协联合行动中被评为优秀活动,耕读文化实践队获省教育厅优秀实践团队福建农林大学首届耕读文化节暨耕读实践成果视频获省教育厅优秀实践成果。本年度组织多场专业实践活动。如20237月,组织了2022级渔业发展研究生赴宁德开展科技助渔实践活动,研究生到宁德大黄鱼科技小院进行大黄鱼养殖技术宣讲和科技助农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202311月,2023级农业管理研究生在黄跃东教授的带领下,前往永春县和泉州开展课程实践活动,对当地乡村产业振兴进行调研,帮助同学们开拓视野,积累参观经验,让同学们更深入了解当前中国农业和乡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 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2023年,通过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了农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年度硕士研究生段盼云、林冬纯、李艺寒等9人的论文获得2023年福建省优秀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5. 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采用新形式

        联合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举办了多场研究生招生线上宣讲会。携手学习强国、夸克、支付宝、网易有道、扇贝等互联网平台,将直播信息全网覆盖,让考生方便获取直播活动信息,直播宣讲会在招生单位和考生之间建立了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达到了良好的招生宣传效果。

6. 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自评

         农业硕士学位点包括8个领域。在2023年底每个领域都进行了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自评工作,每个领域皆邀请了校外专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本领域的自评工作,形成了自评报告。其中针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做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并在下一年度进行改革提升。

三、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 主编或参编研究生教材没有;

2. 省级以上研究生一流课程偏少;

3. 省级以上研究生获奖偏少。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针对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年度建设改进计划,包括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

1. 继续申报研究生教改项目;

2. 推进研究生教材主编和参编工作;

3. 挖掘研究生成果参加省级以上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