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3年)

信息员:张红梅发布时间:2024-06-13浏览次数:60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根据《学位授权点抽评要素》的主要内容进行编写,但不局限于抽评要素中所列的主要内容,介绍本年度本学位点建设的总体情况)

(一)目标与标准

本学位点培养的研究生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富有实干和创新精神,并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符合国家和区域农业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作物学高级专门人才。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培养具有高水平的研究作物生产理论、方法与技术,具备扎实的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作物生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作物区域布局、生产管理、设施栽培、田间试验等专门知识和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

作物遗传育种培养具有高水平的研究作物遗传改良理论、方法与技术,具备扎实的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等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遗传资源发掘、创新与利用、杂种优势利用、分子辅助标记选择等专门知识和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条件:培养方向、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教学科研支撑、管理服务

1. 培养方向

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凝练了个培养方向,分别为作物生理生态、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耕作制度与农田生态、作物基因组学、作物性状的遗传基础、作物遗传改良、作物与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互作、生物育种

2. 师资队伍

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共有师资107人,其中45岁以下60人,高级职称67人(正高35人),博士学位88人,研究生导师71,其中博士生导师25人。

3. 科学研究

2023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和子课题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农业农村部产业体系5和试验站1项、省农业重点核心攻关项目3项,其他部省级项目12项,总立项资助经费达1750多万元。新增横向联合协议经费达388.98万元,到位横向经费545.99万元。

2023年花生团队获得2022年度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个水稻新品种通过国6家审定,2个甘蔗、1个花生新品种通过国家品种登记,4个水稻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18个水稻品种、6个甘薯品种分别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授权,获得授权6件国家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出版编著2部、参与出版专著2部,发表高质量SCI收录学术研究论文72篇,其中中科院54篇、14篇,影响因子超过6.0的高水平研究论文27篇,权威中文学术研究论文11篇。获批4个省级科技小院。有3个作物品种与相关公司签订品种使用权转让协议,协议转让经费38万元,到位转让经费73万元。

水稻、麻类、甘薯、辣椒、中草药栽培、烟草等研究团队在我省各主产区开展自主选育的新品种示范展示和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2023年新增福建省B类人才1人,C类人才3人,福建农林大学百人攀登计划人选2人。

4. 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点有1个牵头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6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部省级研发中心(或基地),2023年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经费1750万元,横向经费545.99万元,研究生培养的教学科研提供有力支撑

5. 管理服务

学位点配有研究生管理人员,包括党委副书记、分管副院长、辅导员、教学秘书等,管理研究生教育日常工作。学位点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积极响应和配合学校开展安全大检查大整治工作,构建院党委书记、院长--实验室、教学基地、各科室负责人--区域安全员联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各级责任人职责。严格执行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申购、保管和有毒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管理规定流程。2023年,学院党委书记、分管副院长多次深入到各教学、科研实验室开展安全检查,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

(三)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招生选拔、课程教学、导师管理、学术训练或实习实践

1. 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方案中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在线课程。2023年进行两场面向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座谈会。副书记和辅导员平时多进行宿舍走访

2. 师德师风建设

学位点认真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和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制定《我院关于加强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首要责任的实施办法》,有效规范和引导导师追求师德高线和坚守师德底线,实施导师与学生每月一次的谈心谈话和集中指导,每周一次的一对一指导,确保师生联系不断线。近 5 年有 17 位导师被评为福建农林大学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3. 招生选拔

顺利完成2023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生源质量较好专业契合度较高。共招收博士生15人,硕士生51人,其中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生7人、作物遗传育种博士生7人;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硕士生22人、作物遗传育种硕士生29

4. 课程教学

配齐配强研究生课程的任课教师,同时考虑梯队建设。授课多采用小班制,方式多采用讨论式和引导式。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取得新进展,申报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1项,研究生导师团队项目1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项。

5. 导师管理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导师立德树人第一责任人职责。举办了两场导师培训会。平时在导师群进行学科分类提醒,研究生防诈骗提醒,研究生心理问题提醒。2023年通过招生资格审核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76人,其中新增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人。

6. 学术训练或实习实践

为激发研究生科学研究热情、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本年度组队参加校第三届研究生科技周,在新农科研究生科技创新竞赛中2位硕士生分获一、三等奖,2位博士生获优秀奖,在福建省生物学(育种)学科联盟年度论坛中,1位博士生获二等奖。举办了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第四届菁禾杯科研之星竞赛,研究生参与度和学术质量稳步提升。举办了5场研究生金谷论坛学术活动。

(四)质量监控:分流淘汰、学位论文、学风教育

1. 建立校院两级教学质量保障模式,制定教学环节质量评价标准

构建校院两级教学质量保障管理模式,明确各自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中的职责,执行日常与定期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健全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实行教学质量全过程的规范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根据学校相关制度,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教师任课资格及条件认定、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课程教学计划等各教学环节中,提出了明确的质量要求,制定较合理的质量评价标准。

2. 分流淘汰

严格开题论证及中期考核过程,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第三学期开展开题论证和中期考核工作。经预开题和正式开题环节,广泛征求同行专家的意见,博采众长,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选题水平。严格把好论文选题、开题质量关,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中期考核工作对研究生的全面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做出综合评价,不合格者进行分流淘汰。2023年,完成2021级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及博士综合考试等工作,完成2021级专硕的实践考核、2022级研究生的开题论证工作。

3. 学位论文

严格执行学位论文答辩程序,答辩资格经学院初审、研究生院复审,审核通过方可进行学位论文检测、送审。硕博士论文均为盲审,评审合格者进入答辩环节,答辩委员会委员听取导师及评阅人的综合评语,评议学位论文水平及答辩情况。对是否同意毕业、是否同意授予学位进行表决,并形成学位论文答辩决议。2023年,共送审博士学位论文19篇,盲审全部通过,其中3A论文3篇;送审硕士学位论文61篇,其中3A论文14篇。博士毕业18人,授予学位17人;硕士毕业并授予学位61人。

4. 学风教育

举办金谷论坛暨学术道德规范讲座及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座谈会,学院硕博士研究生踊跃参与,效果良好

二、工作特色与成效体现本学位授权点的特色和人才培养水平,包含制度建设、立德树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举措和成效。

1. 作物学2023版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顺利完成

培养方案坚持育人为本、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围绕本学科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发展。2023版的硕博士(含留学生)培养方案增加了美育、体育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并对授课人员梯队进行了梳理完善。

2. 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获得省优博论文2篇、优硕论文3篇。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多个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The Plant Journal1篇,《Plant Physiology2篇,《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2篇,《The Crop Journal1篇,《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2篇等。

2023年,共有7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其中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6名。学生有39人次获省、校等各级奖励荣誉,其中三好生 7人次、优秀社会工作者28人次、优秀学生干部 4人次。

3. 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采用新形式

联合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举办了我院2024年研究生招生线上宣讲会。携手学习强国、夸克、支付宝、网易有道、扇贝等互联网平台,将直播信息全网覆盖,让考生方便获取直播活动信息。我院直播点击量超3万+,直播宣讲会在招生单位和考生之间建立了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达到了良好的招生宣传效果。

三、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2023年底,本学位点邀请了三位专家对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进行评议,分别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华南农业大学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刘向东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贵州大学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赵全志教授、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黄玉碧教授。三位专家提出的问题如下:

1、培养方案中的生物统计作物种质资源学课程,建议从课程名称和讲授内容方面增加与本科生课程的辨识度。

2毕业生在相关领域突出贡献者的毕业生全是博士,建议换两名硕士。

3某些教授的项目和成果明显是园艺学内容,建议不放在骨干教师里;所列教学成果奖不是研究生教学成果,建议考虑是否必须列入。

4、研究生高水平实践基地和应用性成果偏少。

5. 研究生省级以上获奖偏少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针对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年度建设改进计划,包括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

1、进一步凝练重大标志性科技成果。力争在国家科技成果奖励、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2、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组织研究生积极参与国家层面的创新创业竞赛,力争获得高水平成果,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硕士培养方案中的生物统计作物种质资源学课程,讲授内容方面进行修订,增加其学术性,从而与本科生课程相区别。

4毕业生在相关领域突出贡献者的毕业生里面将两名博士硕士。

5、进一步加大力度培养青年拔尖人才,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实践基地,培育高水平成果。

6、积极申报研究生教改项目、精品课程等项目。

7、骨干教师成果筛选和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