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风采 | 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践行新时代铸魂育人使命

信息员:NXY发布时间:2023-09-14浏览次数:11

王锦达,男,汉族,博士,硕士生导师,福建省高层次人才,曾获得全国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先进工作者、福建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福建省优秀创新创业导师、校五四青年奖章、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表彰。现任福建农林大学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教师党员,王锦达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教育方法,坚持奋斗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他坚持研以致用,致力将成果服务于国家和社会需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率先垂范,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新方法,发挥好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王锦达


责任担当,做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探索者

为加强高校支部建设和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落实校党委“三进双师”及新形势下基层支部建设,我院党委于2019年在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研究生第五党支部,探索一条基层党组织建设形式的新道路,促进党建和科研事业发展。王锦达主动承担起支部书记工作,围绕甘蔗中心建设发展实际和甘蔗中心课题组多且无法统一管理等难题,从支部制度入手,以“五大提升工程”打造标准化样板支部。通过3年的建设,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显著增强,获评2021年度福建农林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新形势下,为了更进一步落实校党委的决策部署,高质量落实校党委提出的“一十百千万”工程,在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研究生第五党支部建设基础上,拆分成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和第二党支部两个研究生支部。王锦达担任新成立的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在新起点上,他提出了支部工作要结合“助力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进一步凝练了支部建设的重点和亮点,鼓励支部党员科研工作要“顶天立地”,积极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组织支部成员深入生产一线,发现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实现“技术转化”。支部教师党员邓祖湖、王锦达等人在省内南平松溪建立了“南平松溪百年蔗科技小院”,通过与松溪万前村党支部通过支部共建的方式,研究生党员入驻科技小院,解决当地生产难题,相关事迹受到《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各级媒体广泛报道,还获评2021年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此外,在龙岩长汀,支部与龙岩长汀河东村党支部共建,开创了一个“高校+支部+合作社”的服务体系,共同促进长汀濯田镇红糖产业发展。围绕甘蔗生产难题,和百年蔗等特殊种质的开发保护,支部成员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支部党员作为主要参与人的“蔗乡有礼”创业团队获得2022年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福建省金奖,并获得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创业省级资助。支部也获评2022年度“三进双师”研究生党员先锋示范“十佳研究生党支部”

支部及支部成员获得表彰


言传身教,做学生成长的领路者

王锦达始终恪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操守,课堂上,他以学识魅力吸引学生、以言传身教影响学生;课堂外,他以人格力量感染学生,以真情投入激励学生。王锦达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甚至每天晚上和周末都能看到他在学校穿梭的身影;他对待生活积极乐观,遇到困难和挫折,总是迎难而上。他的工作和生活态度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学生,他的学生都说:“王老师很有感染力,经常漫不经心的话语中总是彰显出对工作和生活的激情和热爱,上他的课和他聊天,除了学习到知识外,更是可以给我以人生启迪,让我们看到前进的方向。”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王锦达认为教师既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多年担任学生班主任,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他把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传播到学生的心田。王锦达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他作为班主任带的第一个班学生赵某一直是很多老师眼中的“trouble maker”,但是王锦达却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被塑造的,他成为赵某的学业导师。在进入实验室后的两年,王锦达为赵某精心指导学业,认真做好人生规划,鼓励他不断超越自我。最终,赵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

作为本科生导师,他连续多年承担本科生课程和毕业生产实习,所带学生连续6年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获得国家级资助2项,省级资助5项,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7篇,并且获得第二届全国农科学子创新创业大赛现代作物科学创新发展赛道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福建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指导本硕毕业生


孜孜以求,做科技创新的实践者

依托国家糖料体系岗位科学家团队,先后主持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开展甘蔗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建设和甘蔗害虫防控新方法等科技前沿研究,挖掘出一批具有显著抗虫能力的甘蔗抗虫基因,为甘蔗抗虫育种提供重要分子资源。相关研究已发表在国内外各类期刊40多篇,此外,他还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农业行业标准1项,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也因此受邀作为国内外十余个著名期刊编辑、审稿人。

作为硕士生导师,王锦达以学生为本,从研究生实际出发,结合每个学生爱好和特长,定制适合学生个人发展的研究方向,提高了学生对作物学科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了解掌握最新科研动态,提升每个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王锦达在思考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后,积极探索创新方法,将研究生人才培养与国家社会战略需求相结合,将社会热点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利用多方资源,搭建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平台,在南平松溪甘蔗科技小院,与入驻研究生推广“百年蔗轻简栽培和生态防控提质增效技术”,解决蔗农生产种植中的难题,为当地蔗糖分提高1%,亩产提高20%,每户蔗农增收2.3万元做出重要贡献;所带研究生党员洪鼎剀也获得了2021年福建省农技协颁发的“十佳科技小院研究生”称号。2017年以来累计培养研究生10名,发表各类研究论文30余篇,6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人获得校优秀论文等荣誉。

带领支部成员在田间进行病虫害调查


作为一个默默奋斗的中共党员,一位默默奉献的基层党支部书记,一名默默耕耘的科研工作者,王锦达将继续“一个党员,一面旗”的标准要求自己,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执着,书写不平凡的新时代研究生党建育人篇章。